楊雅婷:篤學敏行,相互成就 | CCF創建60周年文集-38
CCF伴隨著我的成長,而我見證了CCF的輝煌。都說“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會變得更加優秀”。從曾經帶著期許地仰望,到那句玩笑似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這一路走來,總有你的陪伴與扶持。
初相識:緣起心中的學術夢
作為一名還算年輕的老會員,今年是我加入CCF的第13個年頭了。2007年我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開始研究生的學習,就常聽老師們提及CCF。那時互聯網遠不如今天發達,學校的閱覽室里還放著許多的紙質期刊,CCF在我腦中的印象是無法觸及的高大上。隨著集中教學的結束,漸漸進入科研實踐中,接觸到很多前沿的知識,所里的老師拿出幾本《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里邊有許多很前沿的領域知識解讀和最新研究進展,令我當時就對CCF心生向往。2009年CCF正式走入我的科研日常。CCF就是一個好求知環境的營造者,更是一個好科研平臺的搭建者,為每個筑夢科研的青年人提供著幫助。
圖1 篤學而思
同成長:因為專注,所以專業
2009年我以一名學生會員的身份加入了CCF,2010年我的第一篇科研論文發表在CCF期刊上,2013年第一次參加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hinese Computing(NLPCC)會議,2014年第一次帶著我的學生參加NLPCC會議,參加每一年的CNCC、NLPCC等會議,2017年正式成為中文信息處理專委會委員(TCCI,已更名為: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2021年當選CCF烏魯木齊會員活動中心秘書長??此片嵥榈倪@些點點滴滴,都是我成長道路上里程碑式的大事記。從一名學生會員,到正式會員,再到高級會員,CCF伴隨我一路成長,而在不斷汲取知識、獲取信息的同時,我也見證了CCF的輝煌。
而我從CCF感受最深的是那一份專注,正是這一份專注造就了它在業界的專業地位。從YOCSEF到ADL,從走進高校到CNCC,CCF在不斷的自我突破。而這種感受在我2017年加入中文信息處理專委會后更加深刻。CCF發展至今已經有近40個專業委員會了,專委會的宗旨是團結、聯合、組織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按照不同領域或專業開展學術和技術交流、發展戰略研究等相關活動,提高所從事領域的科研、教學、應用水平,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提升在國家科技活動和國際學術方面的影響力。專委會活動中,各位科研前輩專注的科研精神、嚴謹的學術態度、創新的科研成果深深影響著我。
說到這次競選專委,還有個小插曲。我是在2017年初加入了TCCI的青年工作委員會,負責宣傳和外聯的任務,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更明確了要加入專委的決心。我記得非常清楚,2017年11月10日,是我競選專委的日子,而11月12日我要飛蒙特利爾參加一個學術會議的論文宣講,由于簽證問題我的護照還在北京來不及郵寄只能去拿,時間非常緊張。NLPCC主辦方的老師在競選結束后連夜送我回機場。我在入選專委會的同時順利趕上了飛機行程。CCF是專業而又有溫度的大家庭。
圖2 學術會議后部分烏魯木齊會員合影
勇擔當:成就與相互成就
人們總說“在向他人索取的時候,應該想想你能給他人帶來些什么”。CCF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懷揣學術夢想年輕人,而我覺得我們應該與它相互成就。這些年在大家的努力下,隨著會員人數的不斷增多,2021年8月CCF烏魯木齊會員活動中心終于在各方的推動下順利成立。我作為最年輕的參選者,競選了CCF烏魯木齊秘書長并順利當選。會員活動中心是為加強CCF對會員的服務,方便會員就近參加CCF活動,促進會員間的交流和合作,發展更多會員。而我想要去做這一份工作,也是想讓自己去勇于擔當。
真正開始這份工作后,我才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在執委會的通力合作下,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有序進行,邀請了學術界、企業界及其他各界資深專業人士針對會員需求組織專業講座;走進高校和走進企業的活動定期開展,組織會員到職業技術學校、大學及研究機構、企業和產業園走訪座談;協調科協、工信廳等多個部門,與IT三會等地方學術機構合作開展活動。我也想和CCF一樣,成為最好的自己,能與之相互成就。
圖3 CCF烏魯木齊會員活動中心成立
譜新章:扎根邊疆,深耕科研之路
寫到最后,突然發現沒有和大家分享我這雖平凡但并不平淡的科研之路。我從2008年起一直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從事著多語種自然語言處理的相關研究。扎根新疆,組建并帶領了一支長期從事多語種信息處理的團隊,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和“一帶一路”的迫切需求,開展著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研究。
平凡,因為我們只是悠久科研傳承中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不平淡,因為我們有立足區域特色十年鑄一劍的信念和追求。
圖4 獲得201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希望能夠成為一個被需要的CCF人,更好地為CCF服務。與CCF一起,不管是成長還是輝煌,新的篇章等著我們一起去譜寫!
楊雅婷
博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CCF烏魯木齊秘書長、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委員?,F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多語種信息技術研究室副主任,新疆民族語音語言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多語言自然語言理解研究,組建并帶領一支長期扎根新疆的科研團隊。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余項;科研成果獲得201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