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CF-綠盟科技“鯤鵬”科研基金評審結果發布
CCF-綠盟科技“鯤鵬”科研基金于2017年由CCF和綠盟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盟科技)共同發起,主要面向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和團隊,旨在以小微課題的方式支持科研人員的研究與創新,推動科研技術成果轉化,促進外部科研機構優秀研發能力與企業產品價值的深度融合,構建互動合作與創新發展的生態圈。
2022年11月,CCF-綠盟科技“鯤鵬”科研基金正式發布,重點聚焦于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安全、智能威脅分析與攻防對抗、威脅情報與網空測繪、隱私計算與5G安全等方向,得到了國內科研學者的廣泛關注。
本次鯤鵬基金收到40余份申請,申請者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高校、機構。項目組根據課題申請方向,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課題的創新性、科學性、目標合理性等方面進行了綜合性的評審,最終評選出17個項目獲得“2022年度CCF-綠盟科技鯤鵬科研基金”資助。
2022年度CCF-綠盟科技“鯤鵬”科研基金評審結果公布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序號 | 申請人 | 學校 | 課題名稱 |
1 | 慕冬亮 | 華中科技大學 | 基于模擬器的軟硬件結合的車聯網攻防靶場技術 |
2 | 付才 | 華中科技大學 | 開源代碼惡意語義建模與識別技術研究 |
3 | 仇晶 | 廣州大學 | 未知網絡攻擊行為的檢測技術研究 |
4 | 張亞 | 東南大學 | 面向工控系統的惡意攻擊檢測和安全控制 |
5 | 薛磊 | 中山大學 | 二進制程序語義分析技術研究 |
6 | 肖卿俊 | 東南大學 | 未知網絡攻擊行為的檢測技術研究 |
7 | 許光全 | 天津大學 | 高隱匿攻擊下動態威脅實時檢測及高精確攻擊溯源技術 |
8 | 李鵬 | 武漢科技大學 | 基于智能算法的5G N1/N2接口安全與漏洞挖掘研究 |
9 | 鮑鵬 | 北京交通大學 | 基于圖神經網絡的在線社媒空間特定組織發現與動態識別技術研究 |
10 | 楊立群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混合模型驅動的電力工控系統攻擊檢測技術研究 |
11 | 伍一鳴 | 浙江工業大學 | 網絡空間組織聚類和動態識別技術 |
12 | 邢穎 | 北京郵電大學 | 開源組件提取技術 |
13 | 谷勇浩 | 北京郵電大學 | 基于多模態關聯分析的隱匿攻擊檢測及溯源技術研究 |
14 | 王楠 | 北京交通大學 | 基于溯源圖的潛在 APT 攻擊跟蹤檢測研究 |
15 | 洪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面向工控系統的智能攻擊檢測和防御控制技術 |
16 | 王威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多源視頻專網威脅智能檢測與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 |
17 | 王新猛 |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 基于集成學習的未知網絡攻擊行為漂移檢測技術研究 |
感謝各位學者對鯤鵬基金的關注與支持,在未來一年的合作中,期待和各位老師共同強化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融合,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2022年度“CCF-螞蟻綠色計算專項科研基金” 結果公布
在科技支撐“雙碳”政策的號召下,提升算力效率,降低成本與能耗已成為全球領先科技企業的共同重要任務。目前行業對綠色計算的共識大體上可以總結為:采用高效、節能和低功耗的計算設備和配套設施,合理分配計算資源,保障可持續發展的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系統與應用。探索綠色計算新算法,研發綠色計算新技術,推動綠色計算產業生態完善,需要企業與高校攜手合作。
2022年9月,螞蟻集團聯合CCF發布了“CCF-螞蟻綠色計算專項科研基金”,作為業內首支綠色計算專項科研基金,向全球富有創新思維與研究能力的學者開放32項研究課題,涵蓋多個技術方向:綠色機器學習,綠色應用,綠色工程系統/集群等,旨在支持科學家探索更高效,更綠色的算法,以應對海量數據和高算力要求,進而大幅度提升數據計算和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的效率,真正實現高效能及低碳降耗的目標,從而為全社會的數字經濟高質量低碳轉型開辟新路徑。
本年度“CCF-螞蟻綠色計算專項科研基金”影響面大,覆蓋高校范圍廣,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63所高校的134位學者提交了項目申報書,每份申報書均由多位專家進行專業評審,分別從項目的創新性、可行性、實用性以及申報團隊的科研實力與綜合水平等維度多方面考量,最終來自19所高校的27個項目成功入圍,將分別獲得25-40萬元資金支持。
以下是本年度綠色計算專項科研基金入選學者名單(按照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未來,螞蟻集團將持續攜手各大高校與研究機構,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全球優秀學者在綠色計算相關技術領域的科研工作,加強與學術界的技術交流與信息共享,探索更多靈活、高效、便捷的產學研協同合作的模式。
CCF-之江實驗室“智海計劃”聯合創新基金擬立項項目的公告
CCF與之江實驗室于2022年11月1日同步發布“CCF-之江實驗室智海計劃聯合創新基金”,聚焦知識驅動的人工智能、面向科學研究的智能計算等8個研究方向,共發布42個指南。至申報截止共收到來自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140份申報材料。經過形式審查、領域專家評審,確定37項擬立項項目,現予以公告。
評審結果及專家意見將統一在申報系統中反饋(https://ky.zhejianglab.com/),請各申請人登錄申報系統查看。擬立項項目負責人保持手機和電子郵箱暢通,及時接收任務書簽訂相關信息。
之江實驗室聯系人:王老師
郵 箱:wangsaixin@zhejianglab.com
電 話:0571-58009515
智海計劃聯合創新基金擬立項項目清單
序號 | 指南名稱 |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依托單位 |
一、知識驅動的人工智能 | ||||
1 | 面向多模態信息網絡的知識表達與計算 | 面向多模態信息網絡的知識表達與計算 | 焦鵬飛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2 | 圖形表格知識抽取與圖譜構建研究 | 可視化驅動的圖表知識圖譜人機融合構建方法研究 | 周志光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3 | 多模態時序知識圖譜建模與抽取技術研究 | 基于平行智能的多模態時序知識圖譜建模、學習與推理方法研究 | 王 曉 | 安徽大學 |
4 | 教育多模態時序知識圖譜建模及推理研究 | 陳晉鵬 | 北京郵電大學 | |
5 | 面向領域知識中不確定性問題研究 | 復雜高動態環境下知識圖譜驅動語義魯棒傳輸方法 | 周福輝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二、面向科學研究的智能計算 | ||||
1 | 農作物快速基因編輯體系研究與應用 | 大豆快速基因編輯體系建立與應用 | 何 龍 | 浙江大學 |
2 | 農作物空間代謝大數據挖掘方法與應用 | 基于智能計算的大豆空間代謝組關鍵代謝物鑒定技術 | 徐 平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3 | 智能材料復雜體系智能計算算法和程序 | 基于機器學習和相場模擬的形狀記憶合金結構-性能研究 | 朱家明 | 山東大學 |
4 | 材料設計的多尺度方法與軟件工具 | 鐵電材料設計的跨尺度集成計算方法與軟件實現 | 徐 濤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5 | 藥物分子與靶標蛋白親和力預測分析 | 藥物靶向蛋白質互作識別與親和力預測的深度學習方法研究 | 郭 菲 | 中南大學 |
6 | 基于數據挖掘的新型Cas蛋白功能特征的研究與優化 | 基于數據驅動的新型雙堿基RNA編輯器的構建 | 姚 遠 |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 |
三、新型智能計算理論、架構與方法 | ||||
1 | 基于腦啟發的類人智能研究 | 腦記憶機制啟發的新型神經網絡 | 郭雨晨 | 清華大學 |
2 | 面向新型存儲器類腦芯片實現的硬件-算法協同優化設計 | 面向憶阻器基類腦芯片實現的硬件-算法協同優化設計 | 張續猛 | 復旦大學 |
3 | 面向高速光場處理的光電計算架構研究 | 基于事件傳感器的高速光學衍射神經網絡研究 | 許人鏡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
4 | 基于圖計算的高效分布式異構內存系統 | 基于圖計算的高效分布式異構內存系統 | 程大釗 | 武漢大學 |
5 | 基于液晶超表面的全光神經網絡研究 | 基于液晶超表面的全光衍射神經網絡研究 | 張萬隆 | 深圳大學 |
四、類人五感與多維感知 | ||||
1 | 仿人視覺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 | 仿人視覺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 | 任文琦 | 中山大學 |
2 | 基于生物計算的嗅覺知識挖掘技術研究 | 基于機器學習與分子模擬的嗅覺受體蛋白三維結構構建及其與氣味分子的結合功能分析 | 崔世璇 | 浙江大學 |
3 | 基于TFT技術的超聲換能器設計及制備工藝研究 | 基于TFT技術的超聲換能器設計及制備工藝研究 | 盧奕鵬 | 北京大學 |
4 | 面向陣列化、多模態智能感知的TFT電流讀出基板研制 | 面向陣列化、多模態智能感知的TFT電流讀出基板研制 | 歐陽純方 | 無錫光子芯片聯合研究中心 |
5 | 單光子超快信號探測 | 單光子超快光學復振幅測量技術研究 | 沈樂成 | 中山大學 |
五、智能網絡 | ||||
1 | 基于多模態網絡環境PINE的網絡模態創新與驗證 | 面向智能計算的網絡模態創新與應用 | 郭澤華 | 北京理工大學 |
2 | 基于多模態網絡的無人船安全航行技術研究與場景驗證 | 單麒赫 | 大連海事大學 | |
3 | 面向對抗攻擊的異構神經網絡構造技術研究 | 面向對抗攻擊的異構神經網絡構造技術研究 | 劉 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4 | 基于AI的模糊測試技術研究與實現 | 智能高效的自適化模糊測試技術研究與實現 | 楊樹杰 | 北京郵電大學 |
六、聲學實驗室 | ||||
1 | 復雜場景下基于聲紋識別的定向人聲分離研究 | 多模態目標人聲分離關鍵技術研究 | 李軍鋒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七、雙足機器人 | ||||
1 | 人形機器人擬人化全身運動技巧學習算法與仿生多層控制系統研究 | 基于多神經網絡和全身軌跡優化的仿人機器人的運動技巧學習與仿生式層級控制的研究 | 李智彬 | 倫敦大學學院 |
2 | 具有擾動自恢復及地形自適應能力的仿人機器人腿部機構 | 具有擾動自恢復與地形自適應能力的仿人機器人剛柔耦合腿足機構研究 | 陳根良 | 上海交通大學 |
3 | 機器人通用多模態知識表達和計算 | 面向具身智能體的通用多模態知識表達與計算研究 | 李直旭 | 復旦大學 |
4 | 基于人體運動力學數據驅動的腿-足協調機理解析與運動能效調控 | 基于人體運動力學數據驅動的腿-足協調機理與運動能效調控研究 | 于海濤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5 | 基于人體運動力學數據驅動的腿-足協調機理解析與運動能效調控研究 | 石 巖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八、密碼學與隱私計算 | ||||
1 | 基于多平臺的抗量子密碼算法工程化實現 | 后量子格密碼系統的高效及輕量級多平臺實現研究 | 陳東龍 |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
2 | 面向去中心化聯邦學習的規則引擎設計與實現 | 作為去中心化聯邦學習規則引擎的區塊鏈系統設計與實現 | 王滔滔 | 深圳大學 |
3 | 基于空中隱私計算的聯邦學習研究 | 模擬空中聯邦學習理論與方法 | 楊 浩 | 浙江大學 |
4 | 基于輕量級隱私保護的聯邦學習研究及激勵機制設計 | 基于輕量級隱私保護的聯邦學習研究及激勵機制設計 | 陳 廳 | 電子科技大學 |
5 | 分布式多方計算平臺代碼漏洞檢測與數據隱私保護關鍵技術研究 | 分布式多方計算平臺代碼漏洞檢測與數據隱私保護關鍵技術研究 | 劉振廣 | 浙江大學 |
6 | 隱私計算下的機器學習算法信息發布技術研究 | 隱私計算下的機器學習算法信息發布技術研究 | 藺琛皓 | 西安交通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