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路“頭等艙”,智能座艙與交互革命進行時 | TF85活動回顧
12月8日,CCF TF第85期活動“打造公路頭等艙——智能座艙與交互革命進行時”吸引了近百名行業內、外聽眾參與并互動,來自知名企業的技術專家從車載芯片IP、車載硬件平臺、AI應用三個層面介紹了打造智能化座艙的技術挑戰和實踐經驗,并與聽眾共同探討座艙未來的新創新機會。
新能源汽車銷量這幾年在政策、資本的支持下快速增長,2022年僅前8月就超過去年全年,其“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進入新階段。用戶對汽車的理解從傳統的出行工具升級為公司、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間,對座艙期望更高的安全性、舒適性同時,對智能化的體驗也有了更深認識,而這些都依賴軟件、硬件能力的換代提升。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發展,軟硬件協同為趨勢,借助OTA實現軟件功能的迭代更新。傳統座艙各組件通過獨立ECU控制,而智能化座艙出現“一芯多屏”趨勢,通過一顆芯片或域控制器支持多個操作系統,實現座艙內部件的集中控制。在強大算力芯片以及高度集成的硬件平臺支撐下,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動作感知等人工智能算法逐步成熟,結合在一起能夠為座艙打造出按鍵、語音、手勢、生物識別協同的多模態智能化交互模式。
本次會議邀請到來自英特爾中國研究院資深硬件架構師王卓、安謀科技解決方案總監馬飛、百度集團智能座艙研發負責人周華三位從事車輛智能化研究和開發的技術專家,從車載芯片IP、車載硬件平臺、智能座艙AI應用三個層面給大家分享軟件定義汽車、軟硬協同的思考與最佳實踐。
CCF TF智能設備與交互SIG主席、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博士作活動介紹。他首先回顧了往期TF組織的分享活動,并介紹本次議程重點關注的是正在發生巨變的新交互場景——汽車座艙,接著邀請CCF TF智能設備與交互SIG主席、聯想集團副總裁王茜鶯博士作開場致辭。
王茜鶯認為與傳統座艙相比,智能座艙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更加智能的體驗,交互方式也更加多模態,不僅限于屏幕,更會拓展出三維空間的交互,可以說智能座艙就是車輪上的元宇宙,Meta on Wheels。汽車座艙可能也是除了公司、家庭之外,人們花費時間最多的第三空間。傳統駕駛場景中車主需要關注行駛路況,但隨著自動駕駛能力的不斷提升,這部分被占用的注意力會被逐漸地釋放出來,圍繞這部分注意力空間的有效利用必定會催生出一系列全新場景、應用生態、商業模式,同時座艙也是個天然的、沉浸式的空間,隨著汽車網聯化進程的加速,元宇宙技術的不斷創新也有機會給駕乘者帶來更加豐富的車內體驗。
《智能駕艙和智能駕駛的計算平臺演變》
英特爾研究院資深硬件架構師王卓認為計算集中化,至少有三個選擇,一是可擴展的開放計算平臺,二是利用聯合封裝技術集成異構的計算芯粒,三是深度融合的共享處理單元,當然第三個選項也可以返回第一個選項,作為其中的一個運算模塊,也可在此基礎上擴充。這三個選項從易到難,生產難度和架構復雜度越來越高,但好處也是明顯的,尺寸功耗會越來越低,但性能會越來越好。第一個選項可以基于現有的計算芯片擴展,算力是可以擴充的,冗余設計保障了系統的可用性。第二種,聯合封裝,建議先選擇2D封裝,國內的生產是可能的,如果提供異構緩存一致性,可編程能力會大大提高。第三種,計算單元融合共享,通過處理單元的可配置,來提高芯片支持的車規安全等級。
《服務車輛ECU、IVI、ADAS等多領域的IP組合及AI開發工具鏈》
安謀科技汽車業務線系統架構師馬飛分享了Arm及Arm China針對汽車上不同應用領域產品的IP組合和系統解決方案,重點介紹了智能座艙的應用和技術發展趨勢。隨著汽車電子電器架構從分布式到域控及中央計算架構的演進,汽車芯片的需求也在變化。Arm在汽車上的MCU、域控制器、座艙SoC、以及ADAS SoC上都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座艙應用為例,座艙集成了數字儀表盤、抬頭顯示、中央娛樂導航、環視泊車、駕駛員及乘客行為監控、駕駛輔助顯示及警報、智能語音、電子后視鏡等等,數字座艙帶來了多屏顯示、多系統支持、更復雜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需求等變化。
馬飛介紹到,針對這些技術的變化和應用需求,Arm推出了系統的汽車解決方案,包括汽車功能安全增強的IP組合,主要有Cortex-A78AE CPU、Mali-G78AE GPU、Mali-C78AE ISP,同時還提供相應的功能安全包以及軟件工具來幫助合作伙伴進行汽車產品的設計和安全評估。Arm China在中國本土的開發團隊也陸續推出了適合汽車mcu的CPU產品、汽車信息安全IP、通用的NPU處理器、以及多媒體處理器產品。這些產品都在合作伙伴的芯片上得到應用。
此外,馬飛也提到針對目前NPU領域推理端軟硬件生態碎片化、算法移植困難的狀況,Arm China正在把周易NPU的軟件進行開源,與合作伙伴來共建生態。
《座艙智能語音交互及前瞻技術研究》
CCF TF智能設備與交互SIG執行主席,百度智能座艙研發負責人、主任架構師周華從AI應用層面介紹了當前百度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技術沉淀以及產品創新。座艙中最典型的交互方式,也是最智能化體現就是語音交互,短短一句話的理解分成三個階段:聆聽、理解、滿足,其中每個階段都需要AI能力的支撐,例如聆聽階段將乘客的語音信號通過ASR轉換為文本,涉及到的降噪算法、去回響模型、喚醒模型、定向增強算法、ASR識別大模型等;理解階段則是從文本中提取各種意圖信息,涉及到意圖分類、實體詞識別、槽位提取、指代消解等;最后的滿足階段也涉及到基于召回、排序的推薦,文本到語音TTS等技術。
車聯網行業知識增強的文心大模型,但并不止步于此,百度通過剪枝、蒸餾、聯合建模等多種方法優化后將這兩個大模型移植至智能座艙的SoC運行,如高通曉龍8295,真正做到了端側聆聽、端側理解、端側滿足,并達到了秒級響應。配合注意力追蹤等視覺感知算法,可以實現無需喚醒、更自然的人機交互。通過視頻,周華展示了國內智能座艙技術及產品創新,例如基于智能識屏技術的所見即可說功能,通過圖像算法解析當前屏幕上可閱讀的文字以及可控制UI組件,再配合文本的模糊匹配算法,乘客可直接通過說話方式操作屏幕上所有內容;虛擬數字人VPA的AI渲染加速;通過照片中的人物信息實現數字人臉高精度3D模型重構的PTA技術等。最后周華也展望了以多模交互、多音區協同交互等新的下一代智能座艙交互創新。
在線上互動環節,CCF TF主席、亮亮視野科技CEO吳斐代表參會的業內嘉賓,對座艙當前實踐情況提出了不少細節問題,例如安謀科技的周易IP主要用于哪種類型的AI加速?最近火爆的ChatGPT和百度文心對比優缺點?Transformer大模型是否可以跑在車機芯片上?語音交互過程中有沒有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方言出現識別錯誤而導致駕駛安全問題出現?
馬飛代表安謀科技回復周易IP的定位是通用的NPU加速,可以支持視覺、語音類的AI應用,通過配置支持從小于1 TFlops至數百TFlops的算力。
對來自行業內嘉賓關注的問題,周華也逐個進行了仔細回復,如百度的文心主要用于自然語言理解,而ChatGPT目標是自然語言生成,與百度與其類似的能力是Plato;Transformer作為語音、視覺大統一模型趨勢,百度已經成功地將ASR、NLU兩個Transformer預訓練大模型運行在高通8295的NPU芯片中,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10T Flops的算力已能實現較好的端側聆聽及理解;語音作為一種人機交互方式,具體動作的執行還有一層安全策略保障,并不會由于語音識別錯誤導致的安全失效。
還有些嘉賓對未來智能座艙的發展提出了更深入的思考,例如智能座艙計算平臺的設計和性能如何適應應用的快速變化和發展?智能座艙現在有哪些新的趨勢和技術點?
王卓指出常規對應用場景的架構設計只需將目標進行拆解、細分,即可得到較好的硬件系統,但應對未來變化的硬件平臺設計是對架構師能力的挑戰,既要留出彈性空間給不確定的功能,又要考慮新增的算力、接口對整車成本的影響,需要盡量預測到未來的變化。
馬飛認為可擴展的架構、更靈活的IP組合才能夠滿足智能汽車未來在不同域下需求,例如算力在CPU、GPU、DPU、NPU等不同IP上的分布,安謀科技在每個方向上都提供了可配置的能力。
本期會議聚焦新能源蓬勃發展下的座艙智能化專業領域,知識跨度范圍廣,短短2個小時的分享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干貨,從工程實踐到創新升級,從硬件平臺到AI應用,探討積極并圓滿結束。本期精彩報告和回顧視頻可在CCF數字圖書館觀看,歡迎持續關注TF更多精彩活動!
下期預告:
CCF TF89
20世紀90年代在《數字化生存》和《未來之路》中的預言在21世紀成為了現實,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必修課,新的產業革命正在發生。
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到,數字化轉型非常之難。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數字化水平的企業需要根據實際問題和可行性尋求方案,沒有通用解法。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不是即插即用,是組織整體戰略,需要復合型人才和組織文化,人是最大的阻力,也是最大的動力。數據是基礎,技術是工具,系統是手段,以業務為導向,持續迭代,穩扎穩打,保證工程質量。轉型是創新,數字化轉型不是唯一的創新路徑,而創新有基因窘境,創造第二曲線需要跨越鴻溝。產業升級進化沒有終點,商業沒有絕對標準。
產業智能化SIG聯合更多行業專家,分享探討經典案例,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沉淀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凝聚共識,推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行穩致遠。1月10日,歡迎報名!
識別或掃碼報名
報名鏈接:https://conf.ccf.org.cn/TF89
關于CCF TF
CCF TF技術前線(Tech Frontier)創立于2017年6月,旨在為工程師提供頂級交流平臺,更好地服務企業界計算機專業人士,幫助企業界專業技術人士職業發展,通過搭建平臺實現常態化合作和發展,促進企業間、學術界與企業間技術交流。目前已組建架構、安全、智能前端、知識圖譜、數據科學、工程師文化、算法與AI、智能制造、智能設備與交互、產業智能化、研發效能等十一個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提供豐富的技術前線內容分享。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CCF TF將在線開展47場活動,會員免費參加。
加入CCF
加入CCF會員享受更多超值活動,為自己的技術成長做一次好投資。
點擊鏈接了解更多會員權益:CCF個人會員權益 CCF公司會員權益
識別或掃碼入會
2023年1月-3月TF活動安排
TF89 | 2023/1/10 | 數智轉型,勢在必行 |
TF90 | 2023/1/12 | 研發效能度量 |
TF91 | 2023/2/2 | 前端新技術 |
TF92 | 2023/2/7 | 工業機器人柔性控制 |
TF93 | 2023/2/16 | 云原生年度回顧與展望 |
TF94 | 2023/2/23 | NLP技術(具體話題待定)產業化之路 |
TF95 | 2023/3/9 | 元宇宙系列(三):行業智能化,產業元宇宙來助力 |
TF96 | 2023/3/16 | 知識圖譜賦能時空AI |
TF97 | 2023/3/23 | 語音處理前沿及產業化 |
歡迎關注CCFTF及CCF業務總部公眾號,精彩陸續開啟!

關注CCFTF獲取TF活動資訊

關注CCF業務總部優惠預定會議場地
合作媒體

CCF推薦
【精品文章】